今年11月22日,太阳抵达黄经240°,迎来冬季的第二个节气,小雪。
“小雪”是反应天气征象的节令。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说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此时因天气严寒,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,但由于“地寒未甚”故雪量还不大,以是称为小雪。因此,小雪体现降雪的起始时间和水平,与雨水、谷雨等节气一样平常,皆为直接反应降水的节气。
虽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曰: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冷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但由于我国地区辽阔,“小雪”仅代表性地反应了黄河中下区域的天气情形。我国北方,已进入封冻季节。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”,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初冬情形。
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虹藏不见;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;三候闭塞而成冬。”说的是由于气温降低,北方以下雪为多,不再下雨了,雨虹也无法望见;又因天空阳气上升,地下阴气下降,导致阴阳不交,天地欠亨,以是万物失去生气;以是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。“小雪”正是一个指明天气踏入严冬的转折点。
“小雪”有着腌腊肉、吃糍粑、晒鱼干、吃刨汤等习俗,其中最普遍的即是腌腊肉。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,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,天气变得干燥,最宜腌制腊肉。小雪节气后,家家户户最先下手做香肠、腊肉,把多余的肉类用古板要领储备起来,比及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。中国古板文化是众多历史的沉淀,正如灶头上的腊肉,工艺的传承让其色泽金黄,飘香浓郁,品之回味悠长。